長沙2021工程機械展沖刺世界級產業集群
星辰在線5月17日訊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澤寰 提及長沙的工程機械產業,人們想到的往往是三一集團、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鐵建重工等龍頭企業。隨著今年3月底長沙工程機械集群成為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決賽優勝者,讓人們看到當下長沙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正握指成拳,凝聚起磅礴動能,沖刺全球產業集群舞臺。
2021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啟幕在即,在這個世界級的舞臺上,除了我們熟知的行業龍頭企業將會繼續展示其頂尖科技和精密工藝外,那些曾長期藏身幕后的眾多本地配套企業,也將登臺亮相,展示其多年來深耕配件制造的成功經驗。
主機企業,領跑智能化生產模式
作為長沙工程機械的四家龍頭主機企業,三一集團、中聯重科、山河智能與鐵建重工多次入選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且排名不斷提升。三一集團混凝土機械、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山河智能靜力壓樁機、鐵建重工大直徑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的市場占有率位列全球之首。
亮眼的成績單與優秀的市場表現背后,是各企業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對傳統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的生動實踐。
在三一集團的18號工廠,安裝了100多臺智能機械設備,“通過對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深度理解和持續技術攻關,我們自主實現了對整條產線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三一集團品牌總監賈翡介紹,在三一18號廠房里,60多個車間、5600余只水電油表、8200多臺機械設備以及10多萬米的物料,均實現了在線平臺的互聯,工廠整體效率較以往翻了一倍,“以泵車為例,其響應速度從以往一個多小時提升至45分鐘。”
中聯智慧產業城的千億項目同樣也充滿了科技感。“中大挖智能裝配車間擁有2600多個傳感器,僅智能配送機器人就有100多臺,可以滿足9000多種零部件的智能配送。”中聯重科營銷總公司副總經理史偉志表示,待車間全面竣工后,平均每6分鐘即可下線一臺挖掘機,年產能超5萬臺,年產值將突破300億元。
此外,山河智能與鐵建重工在積極投身智能化改造的同時,加大科研創新力度,多款產品實現技術突破,備受市場青睞。
3月31日,國內首臺電動智能挖掘機“山河智能SWE240FED”成功下線。“以電池替代燃油、用電機代替發動機,大大減少了維護與保養工作。”據山河智能董事長何清華介紹,SWE240FED電動智能挖掘機移植了山河智能成熟的近程、遠程遙控技術,具有遙控距離遠、安全高效等優點。
3月14日,由鐵建重工生產并應用于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ABH項目的TBM設備,在2268米埋深復雜地質、無檢修洞室條件下掘進17568米,為TBM獨頭掘進世界最長紀錄。“鋼瓦片拼裝、超前鉆探、高壓推進脫困、高地溫冷卻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使得TBM首次實現了半徑150毫米變徑擴挖。”鐵建重工相關負責人表示。
配套廠商,在服務主機企業中實現自我價值
“我們應當明確自身定位,為主機企業提供安全可靠的生產配件,讓他們能集中精力去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一家本地配套廠商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服務主機企業的同時,亦是在成就自我。
“一顆金屬傳感器芯片雖只有指甲蓋大小,內部卻大有乾坤,可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等領域。”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國秋表示,金屬傳感器中的關鍵核心技術過去一直被西方掌控,“若要使用,唯有依賴進口。”
經過長達15年努力,啟泰傳感終于建成了我國首條金屬基壓敏芯片量產線。“產品經三一集團、中聯重科等實測或外送權威機構檢測,測量精度、穩定性、可靠性等性能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王國秋表示,目前我省工程機械液壓傳感器年需求量為60萬個,公司這條生產線年產能突破600萬個,完全可以實現本地配套。“我們已于4月底正式成為三一集團的‘合格供應商’。”
位于長沙經開區的長沙星沙機床有限公司,連續四年在湖南工程機械行業零部件配套產值排行第一;軸類、臂架類、鋼絲繩類產量排在全省零部件企業首位。
“我們主要生產軸類、板類、結構件、臂架類、鋼絲繩類等多種產品,從1997年就開始和三一、中聯合作。”星沙機床董事長陳開偉介紹,目前,三一集團的起重機、星邦智能的高機平臺的鋼絲繩均由星沙機床提供。“此外,我們的涂裝工藝也達到行業領先水準,目前承包了三一重工80%與中聯重科20%的設備涂裝。”
類似的企業還有萬鑫精工、盛泓機械與申億五金等。一條減速帶、一顆緊固件,多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把自己領域的事做好、做精,同樣也能迎來美好的風景。”申億五金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關數據顯示,在近年來本地配套廠商的協同努力下,截至2020年底,集群擁有主機和零部件企業41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1家。在23類核心零部件中,省內配套率達32.3%,其中6類零部件省內配套率超過50%,5類核心零部件均可實現省內采購。
“合理競爭是必然的,但競爭最后就是合作。”長沙市工程機械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吳京生表示,“主機企業與配套廠商的協同發展,是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生態圈的重要一環。在未來3至5年內,我們力爭將核心零部件的省內配套率提升至70%。”
【來源:長沙晚報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同時本網原創文章,歡迎您轉載并標明出處,謝謝。